臺大物理治療學系歷史沿革
- 2019-04-17 21:22:38
西元1950-1966年因應臺灣小兒麻痺大流行,臺大醫院成立物理治療及作業治療部,邀請各國專家來臺培訓物理治療人員,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除派員來臺協助,亦資助醫護人員出國學習物理治療與復健醫學。1966年,臺大醫學院(簡稱本院)透過當時之內政部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簽約,派遣專家顧問醫師與物理治療師來本院協助教學,並擬訂物理治療師之養成教育方案與課程。1967年,本院獲得教育部之核准,於醫事技術學系下增設物理治療組,並於同年參加大學聯招,此為國內物理治療師養成教育之起源,亦為本系的前身,是臺灣也是全亞洲最早設立之物理治療人才培育的學系。
1970年,物理治療組與增設之職能治療組合併成立復健醫學系。1992年為使教育課程更專業化,本系獨立為物理治療學系,並在本系教師帶領之下,爭取通過物理治療師立法,畢業生經國家考試取得執照始得執業的要求下,民眾健康照顧品質得以保障。接著,為了讓物理治療學系畢業生在學士後能在國內有繼續進修的機會,本系於1997年增設碩士班,是臺灣第一個物理治療學碩士班。2004年,再增設博士班,使本系的學術研究水準更上層樓。2007年,為因應老人化社會的來臨,本系聯合臺大相關系所的師資,設立「老年與長期照護跨領域學分學程」,以培養學生跨領域的能力。本系教師除努力於教學與研究之外,對於臺灣與世界物理治療之發展更懷抱使命感,因此於國內外物理治療團體皆擔負重要職位,期許物理治療服務能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福祉。2008年,在本系教師多年為專業努力之後,催生了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是臺灣醫學中心首設接受各科醫師照會的物理治療臨床單位,提供以「病人為中心」之臨床與教學模式,逐漸成為國內重要的觀摩典範。2011年則在臺大醫院的支持下,成立體適能促進中心,負責開創與推廣健康促進業務。自本系設系以來,憑藉著師生共同的努力,與相關單位的協助之下,本系在教學、研究與服務有了很好的發展,並扮演火車頭的角色。
本系所的教育目標為大學部培育具備健全品格、堅實學問、宏觀視野與關懷社會的物理治療中堅人才為教育目標。碩士班以培育具備專業研發、團隊合作、及國際觀,並且符合國家社會需求的物理治療與健康促進相關專業之高階人才為教育目標。博士班則以培育具備領導專業、跨領域合作、全球視野及造福人群的物理治療與健康促進相關專業之研究與教學人才。辦學特色為:理論與實務兼具之課程設計、多元的通識教育及終身學習、加強臨床專業領域的開發以及積極推動國際交流。至於學生的實習部分,為提供更多元的選擇與特色醫療機構的實習經驗,本系大學部學生的實習場所除以臺大醫院復健部及物理治療中心為主外,尚有外站如: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心臟醫學中心、臺北縣輔具資源中心、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臺北榮民總醫院、國泰醫學中心、長庚紀念醫院高雄分院、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臺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羅東博愛醫院、臺北大學附設醫學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及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特色機構則有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陽光基金會-燒燙傷中心,以供選擇實習。本系畢業生表現優秀,畢業後均在國內外專業與相關行業有傑出貢獻。
本系現有教師17名,職員1名及助教2名(其中1名以幹事聘任),本系教師是國內少數物理治療教職工作內容兼顧教學、研究與臨床服務,均努力於專業的付出,其教研成果不僅在各專科有優秀的表現,多位老師更擔負國內外專業團體的領導人物,樹立學術風範。
(本文取自本系所於4月24-25日進行校內評鑑之歷史沿革簡介)
於20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