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腳沒負擔
- 2023-01-05 14:29:03
- 作者 李亦澄
市面上的鞋款琳瑯滿目,配合現代人的休閒和時尚流行,近幾年則有許多強調功能、外觀、舒適、甚至人體工學的鞋款出現在消費者的眼前。一般人選鞋可能還停留在把手指插入鞋子的後跟,丈量長度是否正確的這種古老傳下來的經驗法則裡。但是真是這樣嗎?其實選鞋還有許多要注意的要點,選擇一雙專屬於你的腳的鞋,大大關係著你雙腳的健康。
在這裡,我們提出選鞋的四要則:
1.鞋護跟要硬
鞋護跟 (counter) 是指鞋幫 (鞋子的表面) 後側加強的三角區塊 (如圖),護跟可以維持足部跟骨的穩定度,讓跟骨不會左右晃動的太厲害,所以護跟要有一定的硬度。通常是從兩旁向內捏一下,應該不可以垮下去。太軟的護跟會增加足部疼痛的風險。但請注意:護跟可不是鞋跟唷!太軟的護跟與太硬的鞋跟都是造成足部疼痛的主因。
2.蹠跟距要對
蹠骨 (metatarsals) 是指我們的腳掌骨;蹠跟距 (heel-ball distance) 指的就是從蹠骨前端到足跟後端的距離,也就是走路時腳板會打折的地方,所以又叫做內折線。我們走路時,鞋子因為緊貼在腳上,所以鞋子的內折線位置要與自己的腳的蹠跟距相符,這樣才可以輕輕鬆鬆的走路。尤其是鞋底是一體成形的運動鞋,若其內折線與自己的蹠跟距不符,則會使腳在走路時過度用力,增加足部的負擔。
3.鞋寬度要夠
鞋寬度要能涵蓋整個腳掌的最寬部位才對,一般而言,腳掌最寬處在第一及第五蹠骨的前端,國人的腳形相較於白人會比較寬,因此市售許多進口鞋款的鞋寬不夠,常會造成著地時足尖的擠壓,形成趾間神經痛。所以買鞋時一定要注意鞋子的寬度,不要穿不合寬度的鞋子。
4.鞋頭部要高
平常在走路時,腳趾會在鞋子裡移動,鞋頭部 (toe box) 是指鞋子的前端足趾的位置。由於鞋子必須讓腳趾有活動的空間,如果太緊,會不舒服,且極易長硬皮 (足繭),而引起疼痛。
(作者係係本系大學部94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