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上海國際骨科康復會議的感想
- 2022-12-29 02:37:18
- 作者 柴惠敏
柴惠敏
我有幸連著三年應邀到上海國際骨科康復學術會議講演,這三年也見證了上海康復界的起飛與進步,有一些感觸,有一些想法,想跟大家分享。
上海國際骨科康復學術會議是由上海交通大學附設第九人民醫院的骨科教授戴尅戎院士所發起的,雖然今年是第二屆,但是三年前的國際會議經驗的累積,讓他們在舉辦業務上十分得心應手。由於戴院士積極地推動骨科康復的發展,在他的感召下,來參加會議的人一年比一年還要多,而會議的內容也一年比一年豐盛。講者主要是來自兩岸三地的學者與臨床專家,大家分享不同的骨科康復技術與經驗,是這個會議的特色,今年鎖定「膝關節康復」的主題,內容琳瓏滿目,涵蓋膝關節置換、前十字韌帶傷害(膝前交叉韌帶損傷)、膝關節炎(膝骨關節炎)、髕骨疼痛症候群(髕骨軟化症)、下肢義肢(膝部假肢)、社區骨科復健(社區骨科康復)等七大議題。戴院士是一個高瞻遠矚的長者,他在會議主題上的設定上,除了強化學員們最有興趣的臨床知識與學術研究外,他一定會提供一個拓展學員視野的主題,例如去年的骨科康復轉化研究,今年的社區骨科康復,讓參與學員對時代潮流的掌握與未來發展方向有更深刻的體會。另外,戴院士消化新事物的速度驚人,三年來會議從最早的學者講演方式,到今年新增的兩大新單元:骨科康復專家走入社區及骨科物理治療技術實訓。雖然他很謙虛的說是在摸索中成長,但讓我們見識到彼岸驚人的成長力。
值得一提的是戴院士的演說技巧,他天賦的群眾魅力、清晰的邏輯思考,加上待人誠懇熱情的胸懷、以及對學術謙卑禮敬的態度,讓全場聽眾聽得如癡如醉,在他的引領下,產生新的思維。這樣樸實無華的長者,是後輩學習模仿的典範。如果台灣物理治療界有這樣的長者帶領,相信可以少奮鬥三十年。這也是我這三年最大的感觸,這三年我見證到了上海骨科康復的成長,戴院士的功勞不可沒。
另外想與大家分享的是今年的會場上海陽光康復中心,這是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的一個下屬單位,為提供上海市身心障礙者各類服務為主的綜合康復機構。原來的設置是為了2007年世界夏季特奧會,總佔地面積398畝,總建築面積近5萬平方米,三面環河,風景宜人,場館建設直逼先進國家的復健中心。中心的業務雖然號稱有醫療康復、康復養護、職業培訓三大部分,但醫療業務的營運是2009年年底才開始有的,雖有150張康復床位和300張康復養護床位,但目前僅有34名患者接受康復治療,而養護床位尚未開張。我們參觀時,整個醫療院區空蕩蕩,物理治療區塊有兩大間,一間約莫4個排球場大,另一間約為第一間的一倍半,但大部分的設備都尚未採購,只看到一個空殼,十分可惜。目前已有六名物理治療師,但中心還在增聘新人,可見其企圖心。
上海陽光康復中心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天行雕塑園」,展示古今中外傑出身心障礙者的雕像,用以激勵在該中復健的身心障礙者,立意甚佳。目前展示的有19座雕像,身為為身心障礙者服務的我們,你想得出來有幾名呢?很有趣的是第一座竟然是司馬遷,幾乎參觀的人都會奇怪的問:「他哪裡殘疾了?」,不待導覽員說明,又突然會心一笑。你想出來了嗎?
(作者係作者係本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