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WCPT世界物理治療大會心得報告: 拓展視野,連結國際
- 2025-07-09 13:15:04
- 作者 許博閔/國立台灣大學物理治療研究所碩士生
一、會議簡介與參與動機
世界物理治療大會(World Confederation for Physical Therapy, WCPT)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物理治療國際會議,每二年舉辦一次,聚集來自各國的專業人員、學者與政策制定者,進行學術研究交流與臨床實務分享。本屆大會於2025年5月29日至31日假日本東京舉行。
本人這次有幸以e-poster形式發表研究「健康成人、健康老人與輕度認知障礙老人在敏捷表現上的差異(Differences in Agility Performance Among Healthy Young Adults, Healthy Elderly, and Elderly Individual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s)」,並藉此機會深入參與各場專題演講、臨床參訪與國際同行交流,期盼將所見所學回饋於臨床實務,提升台灣復健與物理治療品質。
二、發表經驗與議程學習重點
(一)e-poster 發表形式與經驗
e-poster 發表採現場、每人5分鐘英文口頭發表與問答的即席形式,需在開放式環境中進行有效傳達重點,因此需要特別強化海報排版的視覺焦點與結構邏輯,盡可能以圖表方式呈現,並且善用放大功能,讓聽眾能在短時間能擷取重要資訊。國外有治療師使用QR code的方式,將海報儲存於內,為一減少因遠距離而看不清楚海報內容的作法,值得學習。
(二)高齡跌倒風險與介入
因應全球高齡化,此次大會中有許多關於高齡長者的議題與研究,其中又以高齡者跌倒的討論更為重要,高齡者的許多失能都發生自跌倒,因此若能有效減少跌倒,即可預防失能。根據巴西統計,每月通報有342次的跌到次數、其中63-72%的高齡者不知道當下是如何跌倒的、約有5%的跌倒發生時是完全無目擊者的。關於高齡跌倒的議程深入包含身體功能(平衡、反應時間)、藥物(多重處方)、心理因素(態度、拒絕使用輔具)及環境因子之交互作用;相關因子則包含有高血壓、糖尿病、退化性膝關節炎且有中度以上疼痛、憂鬱、失眠、尿失禁等等;與跌倒相關的心理因素則包含不認為跌倒是個問題、不承認有平衡困難、因擔心他人目光拒絕使用輔具等等。並提出跌倒風險評估指標如步行速度<0.8m/s、TUG>15秒等實用指標,可做為一跌倒風險預測的依據;介入部分則建議採取個別化、漸進式的訓練,每週至少3次且為期12週以上,方能有效減少跌倒風險;臨床中常見的「跌倒否認」與「隱性障礙」亦被點出,提醒治療師需結合心理教育與家庭溝通。
(三)急性期與亞急性期中風的治療劑量與強度
針對急性期中風病人的治療策略,會中數篇研究證實高劑量(每日至少60分鐘)及高強度(如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介入可顯著改善功能表現(如6MWT、10mWT、mRS),特別適用於mRS 4–5的中重度患者,與我目前臨床強調的「早期漸進活動訓練」方向高度一致。此外,虛擬實境介入應用於亞急性期中風的上肢功能,與傳統復健相比,能顯著增進上肢功能,因此未來能著重以此介入訓練上肢功能。
(四)各國物理治療學程教育
目前WCPT正致力推廣物理治療入門教育普及化與系統化,尤其是在低度發展國家,全球目前共有超過4200個入門教育學校,然而低發展國家中只有約1.3%的比例,因此此為相當重要的議題,以減少高度與低度發展國家間的差異,並提升低度發展國家人民可接受物理治療的普及率。而與台灣相近的日韓相比,學制稍有不同,日本有3年的Diploma學制(34%)與4年Advanced diploma與大學學制;韓國則只有3年的Diploma學制(46.4%)與4年的大學學制;雖然目前台灣有五專、大學4、6年制,但近年以歐美為目標,推廣全面6年制的DPT學制。
三、臨床參訪:實地了解日本物理治療環境
(一)私人診所 Rehabilitation Plus Co., Ltd.
該診所由神經與中風專科物理治療師 Naoki Tsukada 經營,提供每次30分鐘的自費訓練,治療中融入Bobath技術、筋膜、感覺回饋與AI感測評估。常用評估工具與台灣類似,診所則環境優美、光線明亮。
(二)日本紅十字會醫療中心 Japanese Red Cross Medical Center
此院為大型綜合醫院,編制有15名物理治療師。其健保制度提供每單位20分鐘治療,每週最高108單位。院內強調早期介入與多科合作,ICU每日固定由1名治療師與1名護理師組隊執行訓練。臨床接觸個案涵蓋中風、腦外傷、脊髓損傷、人工關節置換術後、肺部纖維化等多樣病況,顯示日本物理治療師面對廣泛診斷群之能力與彈性。
四、跨國交流:學習文化與系統差異
會議期間,我與來自日本、中國、新加玻、馬來西亞、瑞士、荷蘭、美國等多國治療師進行交流。透過這些交流,我更深刻體認到物理治療不僅是技術,更牽涉文化、價值觀與政策架構,未來在台灣推動創新治療方案時,亦需考慮多元面向。此外,也深刻感受到台灣物理治療的實力深厚,在亞洲地區絕對是名列前茅,與歐美國家也能平分秋色。
五、結語與建議
本次WCPT之旅,不僅讓我得以在國際舞台上分享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開拓專業視野,學習到各國在臨床應用、政策制度與教育訓練的多元經驗。未來建議治療師積極參與多場次互動討論,提升國際能見度;若可安排臨床參訪,將有助於理解他國實務面向;回國後分享經驗、回饋團隊,成為正向循環。期盼台灣物理治療界持續鼓勵國際參與,厚植專業能量,並將臨床實務與研究成果推向世界舞台。
圖一︰筆者E-poster報告
圖二︰物理治療學會攤位
圖三︰物理治療學會與會成員
圖四︰日本紅十字醫院參訪
圖五︰筆者與多國教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