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 - 讓世界看見臺灣物理治療

盧松豪

感謝 賴清德總統支持、教育部舉辦「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鼓勵臺灣青年翱翔國際,擁抱到世界各地實踐夢想的機會。有幸獲選成為圓夢青年,投入與世界物理治療聯盟(World Physiotherapy)合作之「邁向物理治療的新未來」計畫,在世界物理治療聯盟大會(日本)與來自全球的專業人士交流,並將到世界物理治療聯盟總部(英國)見習,深入探討現今物理治療的趨勢與倡議方針。

 今年五月至今,仰賴兩位業師──鄭素芳副理事長與Heidi會員國及政策主管的指導,我將著重探討物理治療直接就診(direct access)的發展,此為世界物理治療聯盟之倡議重點。適逢臺灣《物理治療師法》修法通過,藉由瞭解他國直接就診的執行現況,可作為臺灣現行討論決議、政策制定及臨床應用參考,以促進物理治療專業發展,達到有效提升人民福祉的願景。

赴日參加2025世界物理治療聯盟大會期間,除了發表研究壁報,也參與許多物理治療、公共衛生、新興科技、政策倡議等議題研討,不僅對現今專業趨勢有所認識,也理解世界物理治療聯盟對專業推進及提升物理治療專業性、大眾認知度的莫大幫助,更期待八月赴英國見習的日子來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著「讓世界看見臺灣、讓民眾瞭解物理治療」的夢,我走在這一條前輩開拓的路上,持續努力澆灌夢想,期待它盛放。


謝淳雯

今年年初時,得知教育部公告了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提供兩名物理治療師出國研習,我感到非常興奮,立馬著手準備相關申請資料,由於過去的我都只有在台灣學習物理治療相關課程,並只透過網路查詢網頁或論文資料,來更新國際間學術或臨床應用的最新進展,加上一直以來,我的學習多著重在專業知識的獲取和臨床實務的練習,對於國際事務的瞭解甚是缺乏,我認為這次的海外實習提供我非常難得的機會學習。而在看到了申請資格中,提到「對正在興起和發展的實踐領域(如人工智慧)以及專業政策感興趣」後,更是讓我激起想要參與這項實習的決心。由於先前在台大擔任研究助理,以及目前就讀研究所的經歷,我除了專精於嬰幼兒物理治療專業知識外,更開啟了對AI技術的認識,在與資工系教授和同學的合作討論過程中,我對這項新興的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學習到很多AI的概念,了解到AI技術將改變傳統物理治療的評估與治療方式,減少醫療人力支出,改善醫療可及性,特別是對於資源有限地區,物理治療領域結合AI技術勢必是未來的趨勢。這次很榮幸可以獲得「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前往世界物理治療聯盟見習,由於聯盟成員來自多個國家,此次見習大多採線上方式,中間一次前往東京參加研討會,並預計在8月底前往英國世界物理治療聯盟總部見習一周的時間。

我們每兩周會和世界物理治療聯盟的理事長Heidi和副理事長(鄭素芳老師)進行線上會議,Heidi和素芳老師作為我們的業師,指導我們深入了解我們各自想專精研究的領域,我這次欲進行的報告是針對AI在物理治療領域的發展,由於近年來AI迅速發展,物理治療也開始大量應用AI技術,來提升照護品質和工作效率,然而目前尚未有一套完整規範AI使用於物理治療領域的法規,提供物理治療的臨床、教育或研究者參考引用,因此我希望能進行資料回顧,整理目前現行有的使用準則,供未來的物理治療師們參考。因此我除了每兩周和業師線上討論研究方向,我也於今年五月底時,參加WCPT在東京舉辦的國際研討會,希望能透過參加研討會的機會,吸收AI在物理治療最新的應用和新知。

 

參加WCPT經過

World Physiotherapy 國際研討會於 2025 年在日本東京舉行,這是我首次出國參與國際研討 會。我於5月27日搭機前往東京,研討會於5月28日至5月31日舉行,地點為 Tokyo International Forum,為期三天。本次大會涵蓋多種主題,包括骨科、神經、小兒、心肺、心理健康、婦女健康、 教育、數位醫療等物理治療相關領域,採用多種會議形式,如:focus symposium、networking session、clinical seminar、idobata、ePoster 及 printed poster 等,參與者及講者來自美國、 澳洲、歐洲、亞洲等多國,提供難得的機會促進國際專業交流。會場設有來自各國協會與機構的攤 位,展示最新的物理治療器材、產品與技術;場地亦提供飲水,並販售簡單點心與飲品。首日晚間 舉辦戶外歡迎會,提供免費食物與飲料,並設有多張小桌,讓大家可以邊享用美食,同時與各國參 與者交流互動。 我在6月1日(研討會第三天)上午進行ePoster發表,進行5分鐘的口頭報告,與來自世界 各地的專業人士分享我在嬰幼兒動作發展連續性研究上的發現。除了個人發表之外,我也參加了多 場其他會議,特別是小兒領域與AI發展相關的內容,並積極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與臨床人員互 動交流,獲益良多。研討會於6月1日順利結束,閉幕典禮用影片回顧了三天的活動,頒發優秀發表者獎項,我於6月2日下午返台。

 

與會心得

這次的研討會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經驗,讓我首次有機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與研究人員面對面交流,深入了解他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從事臨床工作與研究時所面臨的挑戰與解決方式。由於我的研究主題是利用AI輔助篩檢嬰幼兒動作發展,因此我特別關注與AI或數位醫療應用於物理治療相關的主題。我參與了多場 focus symposium、ePoster 和 platform 的成果發表,從中了解了各國如何將AI技術應用於臨床工作、研究以及教育領域,並認識到目前面臨的困難與挑 戰,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AI 在物理治療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包括介入(如運動設計)、評估(如 脊椎側彎分析)、動作分析(如步態分析)、以及預後(如預測復健成效)等。在 Idobata 交流活 動中,各國專業人士針對同一主題分享自身經驗與觀點,其中AI主題吸引了許多參與者的熱烈討論。大家普遍認為,AI不應取代物理治療師,而應作為輔助工具,推動物理治療的發展。現今的物理治療師除了持續精進臨床與研究能力,也應開始學習AI相關知識,將其結合實務工作,以幫 助更多病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Networking session,主持人邀請所有與會者圍坐在大圓桌,針對多項小議題輪流發表個人見解。這是我第一次在眾多外國人面前鼓起勇氣大膽發言,分享自己的 想法。在 AI 議題中,大家討論了日常生活中使用 AI 所面臨的困難與限制,許多人坦言自己不清 楚該如何使用 AI 才能獲得最準確、最符合需求的答案,也反映出目前多數人仍對AI缺乏足夠認 識,以及缺少針對 AI 在臨床應用上的具體指引,因此未來在這方面仍需更多研究與討論。 透過這次研討會,我獲得了許多新的觀點與啟發,也開始反思自身研究中仍有許多可改進之 處。在發表研究成果的過程中,我不僅鍛鍊了上台的勇氣,也提升了英文口語表達能力;而在與他人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我變得更敢開口,視野也更加開闊,想法更為多元。這次參與國際研討會的經驗對我而言十分寶貴,也將成為我未來學術與職涯發展的重要養分。

圖一︰與世界物理治療聯盟Heidi會員國及政策主管合影

圖二︰與世界物理治療聯盟鄭素芳副理事長(右三)、Sidy執行長(右四)等人合影

圖三︰與臺灣物理治療學會及其他臺灣與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