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對話平台的努力 -聯絡臨床教師及各地系友並整合多方意見以發揮最大效益

最近的周末都有機會參與會議說明討論會,在這過程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解釋立場,瞭解不同角色觀點和主張作法,有不同的強調重點。在這建立平台並不斷對話的過程,也更能慢慢瞭解不同的聲音和想法,慢慢接受修正凝聚共識,建立可以進一步合作的基礎,集思廣益,達成多方受益。

四月二十七日星期日台北市物理治療公會會員大會,大家展現理性詢問回答的素養,釐清疑問,並遵循議事規則,提案討論,修正議題,通過提案,對臺灣物理治療界大家都極度重視的物理治療修法後條文解釋建議,達成由全國物理治療師人數最多,執業範圍平均分布的台北物理治療師公會,邀請物理治療學會和物理治療全聯會一起說明修法前後的努力和觀點,請會員代表及會員共同瞭解,以凝聚共識,並表達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的立場,供學會及全聯會作參考。希望讓物理治療能以動作功能訓練專長,及早服務更多有需要的民眾。

四月二十八日到五月七日物理治療學系與物理治療中心邀請西北大學張心怡教授回台為臨床教師辦理疼痛科學教育繼續課程兩階段一連五天每天一小時的課程,在緊湊的臨床行程中,硬生生的紮實理論和務實應用的神經科學疼痛教育課程,上線上課的成員,從第一屆大學長,前輩學長,到畢業生及大學生,分佈在美國各州,新加坡等各地系友參與。常常課後延伸討論,臨床教師課後及時應用,隔天即有回饋與疑問,對臨床應用很有啟發和討論。

持續五天後,五月三日星期六加開週末線上討論場,讓大家更能對所學所應用能暢所欲言。經過臨床專家追求臨床快速療效及特殊工具的發展,與學術老師們努力文獻回顧建立理論基礎及臨床推理的訓練,對談中漸漸建立整合的共識,和平衡的觀點。期待攜手合作,大家同步成長精進,讓物理治療成為服務疼痛病人的首選。

五月二日也是第一屆學姐廖喜梅學姐離台後第一次回娘家。聚集許多早期系友們透過網路號召,回系歡迎學姐回娘家。大家幫忙更新前八屆系友的近況,還幫忙確認學會50週年典型在夙昔紀念會周文博阿姨理事長的照片內的人物。一片敘舊聲中,和隔壁的神經科學疼痛教育課程課後的討論互相激盪,最後大家一起大合照,從第一屆到剛畢業的系友齊聚一堂,系友會會長也來和大家相認,為系友會建立新的篇章努力,也為學系2027六十週年提早暖身歡聚。

各樣努力多在建立不同角度觀點世代的對話平台, 以聯絡臨床教師和學術領域的交流對話,凝聚世界各地系友,能從不同立場經驗文化差異,整合討論更完整的面向,集合多方意見,匯集可行方向,一同齊心前行,可以永續發展,發揮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