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老之將至

第一次被提醒今年暑假要屆齡退休,我簡直不敢相信。怎麼有可能?秘書說:「身分證寫的,應該不會錯。」在我的心裡65歲以上是老人的定義,我要邁入老人的族群嗎?突然想到「不知老之將至」這句話,在學系工作匆匆過了39個年頭,天天跟年輕人混在一起,真叫得自己的年紀。這一詞出自論語述而篇,原文如下: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所以不知老之將至,而我呢?我應該是工作太多,不敢老。

我暗暗自忖在學系工作這麼多年,我到底做了什麼?雖然我的研究能力很高,我曾是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傑出研究生,但我放棄升等。原來自己替我的墓誌銘上寫著「他是物理治療學系永遠的講師」,但是這計畫在2019年被破壞了,如不升等,將要被辭退。所以我是以助理教授畢業的。很多人看我這麼老,還是助理教授,問我:「什麼樣的心思讓你不升等?」最早是因為升等有很多不公平的情事,但後來公開透明化後,我發現我有更重要的是要做,所以無暇升等。憂國憂民,可能是我不知老之將至的原因 (搏君一笑)。

總計在臺大物治系工作39個年頭,我獲得一個傑出社會服務獎,一個優厚被更名為傑出導師腳良校內服務獎,13個教學優良獎,1個優良導師獎(後被更名為傑出導師獎,但沒補發獎金與獎牌,僅一紙公文),還有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的黃麗麗獎,以及行政院的民間重建獎。這樣看起來,應該是被肯定的。

在教學上,除了要有內涵、邏輯外,我想創新教學是最重要的。我是最早使用網路教學的,當時沒有Ceiba平台,更沒有NTU cool平台。我自學HTML,在梁駿傑助教的協助下,我們自設網路教學平台。我將超音波影像帶入表體解剖學的教學中,讓學生用新科技來學習觸診,這要感謝王崇里教授的啟發。我還讓學生背背肌肉,利用想解決自身問題時的動機,讓他們背四條肌肉才可以幫忙看診。剛開始實施時,門可羅雀,但後來有楊名廷同學幫友人背肌肉,因是急診處置,所以一口氣共背了24條肌肉,感謝物治人物誌的紀錄,我們有全程錄影。我找陸哲駒老師一起開了生醫訊號課程,讓研究生了解訊號的來源與使用,我也開了電腦程式課程,還有表體解剖學、彈性貼紮學、急救物理治療、足踝物理治療等比較有別於傳統教學的課程。

在課外教學上,我們與台師大田徑隊合作,每周四晚間本系同學一起到師大田徑隊服務。為培養學生志工精神,本服務不接受服務學習學分。而我也是全程參與。直到2022後,才因生病而請假。至於本校的校運會自民國76年開始,在簡坤鐘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開啟全國第一個場邊物理治療站。之後的校園馬拉松、路跑、羽球賽、壘球賽,都可以看到我們學生的身影。

每天都殫精竭慮地工作著,感謝各單位的肯定,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直在年輕人的圈子裡打滾,應該是不知老之將至的主因吧?!

 

(作者係本系1981年畢之系友,現任本系助理教授,將於2024/07/31自本系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