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醫學到長期照顧的轉銜者

<從921到社區物理治療>

災難物理治療和社區物理治療,乍聽之下是風馬牛不相及,想不到在台灣卻是因921大地震同時打下了基礎。

當我們把時光拉回到1999年921當下的台灣,剛開始進入了高齡化社會,有了一些長照計畫,但還比較專注在照顧和護理,大規模的社區和居家物理治療還沒開始。而災難物理治療,當時即使在全世界都還是個全新的概念。

柴老師前進災區的契機有兩個,一是在災區的陳英作老師說需要人手成立野戰醫院,二是當年看著電視新聞的柴媽媽說:「若我再年輕十歲,就去災區幫忙。」 原本大概是完成野戰醫院,就要回台北打拼成為國際知名學者的柴老師,卻因看到災民的慘況,繼續每週一次前往南投,貢獻了人生精華的五年。

當年對災區醫療的想像,需要物理治療的原因不外乎是在災變中的壓傷、撞傷、拉傷、扭傷。但實際造訪卻發現,有許多身心障礙者和長輩在地震之後因為家人沒有辦法陪同就醫而放棄治療。南投縣山多平地少,在地震之前物理治療服務就不太足夠,在地震之後更顯稀缺。

為了因應災民的需求和南投在地的特殊性,柴老師為當地規劃了社區物理治療專案,意即在健保資源外,另設了定點式、巡迴式、居家式物理治療服務。加上張梅蘭理事長號召台大長庚、中國、慈濟、成大、高醫眾師生協力,及行政院在隔年專案撥款,雖然在這當中餘震和風災接踵襲擊災區,執行萬般不易,還是完成了5年的災區服務計畫,並將社區物理治療的執行方式留到現在。

<我見我聞>

(一)

「客觀來說,『九二一震災重度傷殘者後續照護計畫』,究竟留給後人什麼資產?」這是我在準備報告時最希望能探討的一塊。為此搜尋各種長照資訊及法規演進時,偶然查到國姓鄉、魚池鄉在2019-2021在南投縣衛生局長黃昭郎的主持下,結合各方資源,設立方便偏鄉長輩的物理治療所的新聞(黃局長2021退休後,2022年中寮鄉也有了物理治療所)。黃局長是藥師背景,為921當時的南投縣醫政課課長,當年為災民付出非常多,直到擔任局長退休前仍不改推動偏鄉醫療的初衷,真的令人非常感動。

(二)

柴老師曾在許多921相關的文章或訪談中提及,持續前往偏鄉服務並不容易,曾陷入多次掙扎:「究竟是抓緊時間生產論文重要?還是服務偏鄉災民重要?」這讓我想起無論是在學時期還是畢業後,柴老師曾多次對我提起:「宜蓁,去讀個博士班吧!」有一次還說:「每個人都應該去唸博士班啊!」而我又皮又懶,碩士班畢業轉身投入花花世界,沒再回過學術圈。花路與學術路,孰難孰易不可知,但到現在這個年歲,逐漸可以了解柴老師對我們這些死研究生,總還是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

(三)

當研究生時的一天,柴老師突然對我和學姐有感而發:「去災區這麼多年,每次出發前都很不想去,但去了之後又覺得有過去真是太好了。一開始我一直以為是他們需要我,但後來卻發現其實是我需要他們。」我聽到這句話的時間約莫在2008-2009年間,二十出頭歲,老師話中意境離我很遠,卻不知為何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我才知道,柴老師暈車厲害,每次國光號到南投後都是先嘔吐一輪再開始進行服務)。在當物理治療師約莫十年後,有天突然好像,終於能夠稍微了解這句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