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演講心得

在骨科專題討論課程中,我們有幸邀請到喬治亞州立大學物理治療系副教授蔡良慶博士,來分享他的研究和經驗。蔡博士也是我們系的大學部第30屆系友,他的演講題目為“創傷性膝部損傷後的最佳康復原則”。

蔡博士在演講中提到,恢復膝部創傷後的肌力平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通常需要4到5年的時間,才能達到雙腿相似的肌力水平。現有的康復方法並不足以在患者重返運動時完全恢復股四頭肌的力量。MRI研究顯示,在手術後6個月和12個月時,股外側肌(VL)萎縮超過10%,股內側肌(VM)也有明顯的萎縮,這些都會影響到膝部的功能恢復。蔡博士指出,目前的康復訓練包括直腿抬高(SLR)、腿部推舉、深蹲和膝關節伸展等,哪一種最有效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創傷性膝部損傷後5到10年內發生骨關節炎(OA)的風險很高。現有的康復方法強調早期負重和敏捷性訓練等,但並不能完全防止膝部OA的發生。他解釋說,ACL重建術(ACLR)後患者在跳躍落地時的脛股壓力較健康人大,這可能導致膝部OA發生率增加。但他也指出,有學者研究指出術後6個月膝部負荷會減少,因此是否是重返運動時的過高負荷或康復期間的低負荷導致膝部OA仍存在爭議。

在動物實驗中,蔡博士團隊研究了膝關節負荷調節對創傷後膝部的影響。實驗表明,破壞半月板後的非負重狀態下,懸吊3週的老鼠骨刺減少,軟骨恢復較好,且效果在雌性老鼠中更顯著。這說明在膝部軟骨退變後,非負重的保護作用可能與劑量相關且具有性別依賴性。

總結而言,蔡博士的演講提供了深入的見解和研究數據,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創傷性膝部損傷後的康復挑戰和應對策略。他的研究強調了制定安全返回運動計劃的重要性,以及在康復過程中平衡負重和非負重訓練的必要性。這些寶貴的洞見對我們未來的研究和臨床實踐都有很大的啟發。

圖一︰主任頒發錦旗致謝蔡良慶副教授

圖二︰活動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