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影像學二」課程簡介

「臨床影像學二」與「臨床影像學一」一樣,是本系特別為六年制DPT (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學生開設的大四必修課程。「臨床影像學二」主要是提供DPT學生一個入門但有系統的方式,學習如何判讀成人及小兒常見神經內外科疾病之神經與血管臨床影像,進而提升學生對此類疾患之神經血管病兆與功能預後之判斷能力,未來成為更有專業自主能力與臨床決策能力的物理治療師。本課程內容主要涵蓋﹕(一)神經發展與神經解剖學概觀;(二)電腦斷層(含電腦斷層灌流)造影、磁振造影、血管攝影、正子攝影、與神經超音波等影像成像原理之介紹;(三)正常與異常影像判讀原則;(四)主要成人與小兒神經內外科疾病(含腦中風、頭部外傷、水腦、腦腫瘤、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脊髓損傷、脊髓腫瘤與病變、腦性麻痺、遺傳性腦疾病、腦先天畸形等)之神經、血管臨床影像判讀。希望修習學生在結束本課程後,能:

  1. 瞭解電腦斷層、磁振造影、血管攝影、正子攝影、與神經超音波等之影像原理;
  2. 瞭解如何判讀正常之電腦斷層腦與磁振造影腦部與脊髓影像;
  3. 瞭解如何判讀血管攝影與神經超音波影像;
  4. 瞭解如何判讀主要成人即小兒神經內外科疾病之神經、血管影像;
  5. 瞭解神經、血管影像判讀結果與臨床表徵間的關係;
  6. 學習應用神經、血管影像資訊於成人神經物理治療及小兒神經物理治療主要臨床疾病類別之臨床決策。

很榮幸的接下這學期主授這門課的工作,但心理上是戰戰兢兢的,因為我在學士與碩博士的養成教育過程,從未接觸過神經影像學。而在2002年之前的個人臨床經驗中,也鮮少獨立參閱病歷上的影像資料,只讀影像判讀報告,或在醫院的全科病例討論會中聽醫師報告病患影像上的發現,被動的吸收影像方面的資訊而已。2003年後,因為我對腦科學的深厚研究興趣,開始陸續與影像醫學科醫師、神經科醫師、及心理系與腦心所教授做研究合作,我與我的研究團隊也開始主動汲取結構性與功能性神經影像學的知識,才發現這方面的知識領域浩瀚,掃描技術與分析方法都日新月異且進展神速。而有了這方面的知識,不僅能讓我們看到肉眼所看不見的神經/血管系統在結構與功能上的狀態或改變,更進一步幫助我們了解神經/血管系統與與行為功能間的奧妙關係,對我們研究動作控制與動作學習之神經機制,或在臨床上評估個案神經/血管系統損傷的嚴重度、作功能性診斷、訂定預後與治療計畫上,都大有助益。所以,我也深信,我們的DPT學生若有這方面的基礎教育,一定會在專業自主與臨床決策能力上更為提升,這也會是我們的病人或個案之福。

感謝學系為此門課添購了腦影像網路學習資源、腦模型、與iPAD等供學生學習及使用。我也要特別感謝合授這門課的台大醫學院的教授們與台大醫院的醫師們- 曾文毅教授/醫師、邱銘章教授/醫師、鄭建興教授/醫師、賴達明副教授/醫師、彭信逢副教授/醫師、陳雅芳醫師、湯頌君醫師、周弘傑醫師等。他們都是這方面的國內或國際上的頂尖專家,其中有多位也是我研究上多年來的合作夥伴,讓我們的研究受益匪淺。非常感謝他們多年來在百忙中,一直願意提供我們研究與教學上的協助!他們這學期都很用心的提供最新且最適合我們DPT學生的教材,讓我非常感動!

雖然因為這門課這學期只有一學分,只能在課堂中提供學生血管與神經影像學的入門知識,但還是誠摯希望修課學生們能在這門課中有扎實快樂的學習與豐碩的收穫,為自己打開另一扇學習的窗。最後,祝福大家學習愉快,也請大家不吝提出回饋,讓我們的這門課程越來越好!

(作者係本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