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獲獎感言
- 2019-11-01 03:29:30
- 作者 丁雨彤、路詠貽
在大三上學期的「動作控制與學習導論」中,我們設計了一個關於動作學習的小實驗。經由老師的指導,我們大致上作了三個改善的事項:第一,把實驗的規模擴大:從原本只有六位受試者的情況下擴展為徵收了六十位受試者;第二:將內容加以完善:將原本只有在紙本上的操作電子化,利用電腦程式取代人力,不僅省了實驗完成後校對的時間,也使實驗結果更為精確;第三:將過程修改精進,之後便申請了科技部的大專生研究計畫。我們覺得在整個申請過程到真正實驗的階段裡,最重要的就是組員之間的合作與溝通,以及老師與學姐們的幫忙。撰寫研究計畫時,我們分配了各自的工作,找論文、寫草稿、查資料等等,都是要彼此互相幫忙的,且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過程中,也學到了許多文字詞藻的運用,而為了將字句刪修至更為精確卻又不失簡單易懂,並且要在短時間內交出成品,組員們都很努力也花了很多精力在這件事上,當然也受到了指導老師及學姐們很大的幫助,真的非常謝謝他們。
到了實驗的階段裡,也需要組員彼此的配合,招募受試者、安排時間、借用教室以及實驗儀器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都是需要一次次的聯絡與溝通。在實驗開始之前,我們都帶著緊張卻又想要趕快完成實驗並揭曉成果的心情,並且將在實驗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狀況都想過了一遍,也實際找了班上的同學做過了一次前導測試,才發現紙上談兵與實際演練真的差很多。因此,我們又做了幾次微小修改以及組員彼此提醒,加強演練口語表達,像是要怎麼跟受試者說明實驗,並且練習到說明流利且可以讓受試者完全清楚整個實驗的流程及狀況。而在真正的實驗過程中,我們也會遇到之前沒想過的狀況,這些問題有些需要臨機應變,有些需要日後與老師討論,在多次修改之後才能越加完善。
我們認為整個計畫的申請到實施過程中,學到的不只是寫計畫的技巧,或是做實驗的方法,更多的是在討論中聆聽大家的想法、溝通,並加以整合,最後實踐的能力。在過程中常常與老師討論,大家最害怕的就是沒有做出當初想要的實驗結果,但是老師常常用一句話告訴我們:「沒有結果也是一種結果。」的確,每個實驗的結果並不是都如當初設計這項實驗的人所想像的美好,當做出來的結果不如預期,或是沒有按照原本的假設走的話,也能提供我們其他思考方向以及新的發現。因此,無論實驗結果是否如我們所想,相信這整個計畫對每位組員來說都是一次寶貴的經驗。
(作者係PT105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