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診與影像相輔相成-表體解剖學導入超音波影像學習
- 2019-07-07 17:51:02
- 作者 徐子淳、林詠薇、周心怡、張纈婧、林宜蓁
徐子淳
我覺得在課程裡加入超音波可以幫助我們學習,雖然講解與輪流操作練習都需要花額外的時間,但是真實的影響讓我們更容易了解皮下的組織、構造,對於學習的內容也比較不會那麼抽象,經過觸診每個人體會到的感覺會經由他們的詞彙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但如果經過超音波影像,就可以更進一步確認我們所摸到的組織是否是我們原本預期要治療的。經過觸診、判斷、超音波影像確認的學習過程,也可以讓我們之後治療病人的時候能夠更精準的判斷。雖然現在我們還在學習如何照出清楚漂亮的影像還有判斷影像中那些是肌肉哪些是筋膜,但希望未來大家都可以更熟練並善用超音波影像。
林詠薇
雖然不知道這堂課前幾屆的上課方式,但是我自己很喜歡這樣的上課模式。老師第一節課會先講解當天上課的部位。同學因為儀器不足會分成兩組,在剩下的一節課有一組老師會先教同學palpation,一組則由兩位助教帶著同學學習運用超音波看關節的影像。我很喜歡這堂課的上課模式是因為我們可以先學習palpation,接著再運用超音波影像確定自己palpate 的是不是正確的位置。此外,這種小組上課的模式很棒,因為班級人數太多的話,老師和助教無法確保每個人都會操作或是palpate正確的位置,但這樣小班制上課真的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超音波影像也讓這堂課更加生動有趣,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周心怡
“你們是全球最幸運的學生”柴老師這麼說,半學期過了逐漸明白為什麼老師如此說,不僅是在大二就有機會可以學習操作超音波這樣昂貴且在診斷上實用的儀器,當初有些擔心表體解剖這堂課會如盲人一樣不知道自己到底摸到了什麼,但透過超音波協助視覺化,不但可以知道自己有沒有觸診到正確的位置,對於軟組織的特性也能有近一步的了解,像是能比較出鄰近不同軟組織的厚度、長度、含水性等等,也能知道組織間的相對位置。透過超音波輔助palpation的學習,同時也能從大二就開始培養影像判讀的能力,從正常的組織的影像奠定起影像判讀的基礎,而學期中剛好碰到同學ankle扭傷,老師藉由此機會也帶我們看到病態組織的影像。
雖然操作的時間平分給每組、每個人總有限,但每次上課一點一滴的累積,從一開始拿起探討躡手躡腳、提心吊膽,連電腦畫面的左右對應到探頭的左右都有障礙,到近期偶爾能照出清晰完整的畫面,上次照ATF得到柴老師口頭認可的喜悅,回頭發現自己是小小前進了一步,期許自己把握剩下半學期的時間,最大化這樣的學習資源。特別感謝特別柴老師、助教們的盡心教學。
張纈婧
第一次見到超音波照出來的影像非常興奮,讀了這麼多人體骨骼肌肉軟組織,也看過了大體老師,但是在真實人身上當下看到身體內部結構時還是有小小的不可思議。很慶幸在大二就可以接觸到影像超音波,看到影像更能加深或修正腦海裡所構建出來組織的模樣。超音波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可以找出動態影像,隨著肌肉收縮,我們可以計算收縮的長度,或觀察到肌腱韌帶被拉長的情形。操作超音波比較困難的地方在於調整探頭的位置和角度,定位需要好的解剖知識,但是要照出清晰的影像,就需要多多學習操作,對探頭的控制力道和角度都要到位,不然韌帶就會忽然出現,忽然又不見。超音波影像可以幫助PT的臨床診斷,讓PT能根據肌肉和軟組織的狀況,再制定治療方案。
林宜蓁
在表體解剖學納入的超音波,一開始覺得十分的新穎。平常上課或是同儕之間教導時,都是透過自己的感覺來判斷是不是有摸到自己所設想的目標,有些人能夠分辨較細微的構造,有些人則是摸到而不自知,另外更有些人是沒摸到、卻以為自己有摸到。所以有影像的超音波可以做確認時,透過影像的回饋,能夠更加了解是不是摸到正確的構造。
所以能夠提供超音波的學習機會,真的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一件事。雖然因為人數與設備的限制,每個人能夠實際操作操音波的時間不一定足夠,但這也滿足了我大部分的好奇心,操作的同時也害怕損壞昂貴的儀器,對於這些資源的得來不易,隨著課程的進度愈感受到他的重量。
然而在當其他人操作的同時,不可避免一點的就是會有閒置的時間,且會發現操作同時,也非常需要有經驗的人引導照出正確的影像,或是辨別構造,在設備或時間不足的狀況下,如何改善往後的課程,我想會是一道大工程。
(作者係PT106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