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系友張梅蘭老師
- 2019-04-17 21:22:38
- 作者 編輯部
張梅蘭老師是本系第二屆系友,除了在臨床的服務之外,也多次擔任學公會要職,在協助推動物理治療師法立法與樹立物理治療專業上不遺餘力,於今年度榮獲本系頒發傑出系友。
起初,張梅蘭老師並不是以學習物理治療為志向,而是受到哥哥張金堅教授的影響才轉系。張金堅教授原本就讀台大機械,因醫學系出路較廣,轉而讀醫,成為台大外科免疫教授。由於哥哥的建議,張老師轉系到醫事檢驗系物治組,開啟了她和物理治療的緣分。
張梅蘭老師在臺北榮民總醫院(以下簡稱臺北榮總)任職期間,除了臨床、行政與研究工作外,同時也教授過數以百計的物理治療實習學生,許應勃學長也是跟隨張老師實習的其中一位。許應勃學長目前任職於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曾擔任台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與副秘書長等職。他回憶道,他初入老師的實驗室時,看到許多在學期間沒見過的儀器,如當時國內只有幾台的等速肌力儀,感到十分震撼。張老師帶他研讀了很多生物力學相關的資料,十分盡力的給予指導。同時,他也認為張梅蘭老師能很好的整合許多專業與資源,包括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是很值得學習的楷模。
許應勃學長在畢業後由於接觸許多台灣物理治療學公會的事務,跟老師漸漸有較多的往來,進而被張梅蘭老師拔擢為學會副秘書長,得以近距離的觀察到老師仔細、認真的處事方式。張老師擔任物理治療師時非常認真,在榮總任職時,中午會在圖書館看書;而老師的這份努力得到部主任賞識,因此張老師從技術員升到副技師,再到技師、總技師,職等越來越高。許學長推測,生長背景與臺北榮總的工作環境可能是使張梅蘭老師如此用功的原因。由於小時候生活比較艱苦,張老師不停的念書,因為念書可以改變人生。在臺北榮總,張梅蘭老師接觸到許多榮民弟兄,都是大江大浪過來的,可能有軍官或士官退伍的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面對這麼多病人,張老師了解到每個人都是一個故事,想要幫助這些病人;而要幫助這些病人就需要有知識有能力,所以老師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術,認真尋找治療方法。
而在張梅蘭老師的病人之中也有許多當時的風雲人物,如行政院長、駐美大使等。或許是透過這些人物,張老師了解到不論是在醫院體系、物治專業、台灣、或是國際,要能站得出來,要有大格局。這樣的大格局體現在張梅蘭老師到美國物理治療學會的年會進行口頭報告,成為第一位做到這件事的台灣人。張老師在口頭報告的前一天雖然很緊張,不斷的修改講稿、練習口頭報告,但仍然很勇敢的站到台上。在台上對著台下美國及世界各地的物理治療專家進行報告,與接受提問,張梅蘭老師都沒有使用任何輔助展示的物品,這點令她十分自豪。
除了認真、細心、大格局等人格特質,許應勃學長認為張梅蘭老師在管理上有幾項特色:知人善用、充分授權、有凝聚力以及提攜後進。當時許學長負責籌備台灣物理治療學會年會時,提出要在年會有個不一樣的開場,因此邀請了陽明大學的物治系學弟妹們籌劃了一段舞蹈;這段舞讓大家了解物理治療師在九二一大地震後的行動與付出。以前的年會沒有過開場表演,然而張梅蘭老師在充分的授權下,許學長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在九二一地震後,張梅蘭老師除了忙著和衛生署開會商討,也招募了許多人與學校前往災區協助救災,募集到許多設備,甚至還找到小學同學提供一台四輪驅動車,展現出過人的凝聚力。
在推動物理治療師法的過程中,張梅蘭老師也是不遺餘力,和許多人一起努力、合作,希望能改善當時的環境。在推動立法的過程中面臨了很大的壓力,有來自各方面的反彈。當時大學還沒有設物理治療系,很多物理治療師是由護理系或相關科系等經過培訓成為物治師,在醫院或診所工作。立法後的落日條款規定這些物理治療師要在五年內考上物理治療師執照,否則就不能繼續以物治師的身份工作。這造成很大的反彈,曾帶給推動立法的師長們很大的壓力,所幸最後都得以一一化解。許應勃學長在協助張梅蘭老師整理優良系友資料的過程中感到獲益良多。他從張老師的人生經驗學到,因為人生很長,人們不會想到現在的自己所做的任何努力,在未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後,是否會給自己、物理治療專業以及國家衛生健康社福政策上任何的回饋。但張老師的努力已經讓我們看到,在台灣與世界上都有她經年來培養出的茁壯的物理治療大樹,讓健康得到保障。這真的提醒了我們,人生就是要持續的努力。
行走過如此精彩充實的人生道路,張梅蘭老師以兩句話與大家共勉之:「歷事練心路道行,閱書萬卷蘊藏香」。不論在任何人生階段,認真念書提升自己都是必需的。而一生中會經歷許多不同的事物,每件事都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所以要懂得調適,學習用不同角度看待事情。心態練得越好,更有可能行得更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