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天徒步環島—在困難中塑造自己

翻開旅行手札,閱讀著徒步環島期間,三十八個累癱在朋友家地板或是青年旅舍狹窄床上的夜晚,我留下的潦草的字跡。即便它如此簡短又顯得懶散,依舊領著我回到旅途中的時光---- 元旦一早出發時冷清的台北,新竹沿海不留情面的風雨,金崙藍色的海,晨霧中的舞鶴茶園……才出神半晌,我的心已經在路上了。

 

一、不是說走就走,我需要充分的理由

回到出發前兩個月,我還埋首於醫院的作業以及報告中,一邊想著將來是不是要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我四十年的人生。別誤會了,這不是一件不好的事,甚至可以說是困難且值得欽佩的一項成就,只是一百個物理治療系學生理論上應當有一百種性格和一百萬種的可能,而醫院只是一個選項。當我尚未看完所有的選項時,要如何做出選擇呢?況且我連自己的性格都不太了解,作家侯文詠說過:「困難是禮物,人在最困難的時候做的選擇,才決定了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而被稱為千禧世代(Millennials)的我們,往往被保護得太周到,成長過程中缺乏面對挑戰的經驗以及耐心。為了更了解自己,我需要一個挑戰自己的機會。

 

我今年22歲,是一個物理治療系學生,我要去探索自己的一百萬種的可能,徒步環島是我的方式。

  

(出發時意氣風發,絲毫不知路途艱辛)

 

二、出發最難

關於是否要走路環島,我想了好久。這乍聽之下像是瘋了,絕大多數得知這項計畫的人都不支持,包括我的家人。這讓我很懊惱,因為這是我想做的,而且也不傷害任何人。

無論如何,我還是開始規劃這趟旅行,絞盡腦汁要用最小的成本來達成。為了節省住宿開支,我在社群網站上徵求借宿,沒想到許多久沒聯絡的朋友甚至是網路上完全陌生的環島愛好者主動連繫我,讓我在不搭帳篷露宿的情況下,只花了不到1000元的住宿費用就完成26天的西岸縱走!

直到環島完成之後,我才想明白,真心要做一件事的時候,不需要誰的支持,你開始做了,自然會有人來支持你。

  

(借宿瑞穗天主堂,離開前接受神父祝福)

 

三、那些不可想見的遭遇

誠如在彰化芬園遇見的上海大媽所說:「人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很多。」我把所有家當背在肩上,一共8.5公斤,物品少到我可以將它們擺放在背包中的位置全部倒背如流,但也夠了,這是旅行而不是旅遊,我不需要物質享受,只需要用心感受遇見的每個人事物。

第一個與我談話的人是一個70歲女士,她跟我分享她如何忍受突然的胸悶及暈眩,吞下三十顆直銷品牌的魚油膠囊,最後幸運地活了下來。身為一個醫學院的學生,我強烈感受到醫療資訊普及的重要性,正確資訊可以讓民眾作出合理的醫療決定,並且讓這位女士在下一次可能的心肌梗塞來襲時,會選擇儘速就醫而非服油自盡。

接下來三十九天的旅程充滿了驚奇。我在東港跟一位正在遊歷世界的美國越戰老兵徹夜長談,聊到他對他的國家的情感,還有他如何跟一位雅浦島(Yap island)的酋長成為摯友;我在台東同學家,被原住民長輩拉著喝酒,意外發現自己酒量過人;還有在玉里搭上一部專載廚餘的機車,我就坐在一桶又一桶的廚餘旁邊,跟養山豬的司機大哥聊布農族歷史,度過氣味不佳但是愉快的兩公里路;最刺激的則莫過於在北宜公路上被六隻野狗圍攻,最後被經過的卡車司機解圍。

旅行不只有風景,去接觸未知的人事物、體驗別人的生活,你才知道原來你有很多路可走。而徒步是很不錯的旅行方式,你不需要停下機車或是腳踏車來迎接一次對話,也有充裕的時間思考眼前的景象。特別是你肩膀上突兀的登山背包會代替你打招呼,人跟人的距離似乎不再那麼遙遠。

  

(這位美國朋友分享他過去瘋狂的旅行。把握路上每一次相遇,和別人交換故事彷彿是環遊世界般令我眼界大開)

 

四、在困難中塑造自己

我們一般形容,要面對困難必須具備許多特質:耐心、毅力、尋求協助的能力,以及承擔風險的勇氣。但問題是要如何具備這些能力?我們甚至沒有練習的機會,因為我們從小慣於接受指導與保護,循著既定的路線升學、成長,一切都在計畫之中。

對我而言,徒步就是一種突破,從第一天開始,困難就成了常態。我要如何確保自己在天黑前抵達住宿點、如何對抗痠痛以及對偷懶休息的渴望?於是我提前起床,嘗試分配合理的休息時間,小心翼翼地保持身體的狀態,而且不輕易動用金錢來解決事情。

在那些最想放棄的時刻,解決的方式其實很簡單:繼續走。距離只會越來越短,你越早開始付出努力,就越快抵達。當你結束猶豫、邁開下一步時,一定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在體力以及心態上總是有所保留。

  

(因為連續彎路象徵著地勢起伏,行走速度會緩慢不少,當下十分沮喪,但沿路美麗的茶園景緻相伴使我忘卻了疲憊)

 

五、給那些總是猶豫不決的人

嘿!你也跟我一樣,缺乏面對挑戰的勇氣嗎?給自己一個練習的機會吧!不管是每天提前一小時起床去運動,還是規劃一次徒步旅行,只要能挑戰自己,就值得嘗試!

(作者係PT102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