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物理治療、運動、我
- 2019-04-17 21:22:38
- 作者 邱元駿
「標槍像根針,我把夢想繫在槍的尾端,踏著精算過的步伐,一次次朝著藍天奮力縫出屬於我的天空。」
(圖1. 中國大連試擲標槍實況)
標槍尾端在天空中順時針顫動、如絲的雨沿著切線方向射出;尖端落地時,激起四散的土塊,在我心中泛起記憶的漣漪,還記得初次拿槍的姿勢,逗笑著身旁的教練,用「射山豬」的詞彙速寫我那笨拙的姿態。
學物理治療的過程何嘗不是如此,記得實習第一位遇到的病人是位頭頸癌的患者,我呆視那不曾見過黝黑的術後印記,愣住、徬徨、空白、心跳加速;在老師的提點下,移動著冒冷汗又有點顫抖的手,開始評估起病患的頸部活動度,頭往左往右轉、前點、後點,「我就左邊痛啊!」病患不耐煩高嚷著,突然把我思緒拖出標準化的檢查格式裡,這次別說心跳加速了,連呼吸聲我自己都聽見了!
站在台大司令台旁的草地,腦中一邊演示著中國移地訓練教練們口述的動作要領,一邊扭動著腰、轉著軀幹、揮舞手臂,像個剛對拍的舞者,極不協調;演練數次後,想像自己是古希臘的英雄「阿基里斯」,朝向蒼穹舉起標槍把印象中的動作依序輸入各關節,奮力一擲,槍的落點似乎不符想像;而後為克制自己使用蠻力,因此先從站姿下強調軀幹旋轉與手臂位置開始,一槍槍的朝空中擲出,在熟悉上半身的姿勢後,開始搭配下肢的動作,髖關節用力挺出,讓發力從地面傳到手再到標槍,然而實際上增加更多關節的使用,也伴隨更多動作的變異,從原來槍只會往前飛,到變成不確定槍會往哪偏的瓶頸。
我們的專業善於從已知的條件,抽絲剝繭問題後,利用有限的資源去做改善。因此我專注於本體感覺偵測,試圖回想動作過程中,控制哪些變因可以減少投擲的變數,首先,發現投擲側的腿最後一步會抖,因此開始在家模擬最後擲槍的動作,單手拿啞鈴,伸直手臂單腳微彎訓練腿的穩定性,然而改善還是有限,進而轉從技術面尋求突破盲點,趁著其他選手來訪時,請他們評估我動作的缺失,修正出槍的位置與腳步,在夜裡、雨裡、爛泥巴裡、烈陽裡,一槍一槍的重覆回想、修正與練習投擲,最終擲出鍍銀的標槍。
在醫護站裡,選手茫然地坐在病床上,蹙眉的神情反應腳強烈的痛楚,我跟著義大利籍的醫師討論明天還有五項賽事的他該如何?醫師莞爾一笑,拿出止痛藥跟我回説:「先吃這顆止痛藥試試,看天意、還有物理治療的效果如何?」。這次沒有老師在旁的提點,回到飯店,趕緊與藥師朋友確認此藥機制是否會影響選手表現,接著查詢明天的五項賽事種類與動作分析,了解其動作對於患側腳的衝擊,希望藉由不同貼紮的組合去減緩不同賽事對腳的影響以完成比賽,就這樣在每場下場與上場的極短時間中,迅速卸下上一場比賽的貼紮,調整張力與位置後,再貼上新的貼紮,並請選手模擬動作後給予回饋,不斷調整貼紮直到選手覺得最佳狀況,再重返賽場,最終配上選手的堅持下奪得金牌,讓在終點等待的我頓時放下心中的巨石。
(圖2. 2017亞青少選手金牌頒獎典禮照)
不論是自身比賽還是物理治療,剖析問題後,不斷的修正調整與練習,是改善的竅門,然而修正的不止是技巧與知識,更重要的是心態,若無選手與藥師朋友的指導協助,或許我還在瓶頸中嘆氣,在失望中納悶,因此回國後的我有個夢,希望以開放的心胸了解更多其他專業的知識,並以自身專業為基底,左右旁通相關專業,因此辦起「跨領域運動討論會」,讓有興趣的學弟妹能提早了解更多,也秉持修正調整概念,每次的討論會皆依據上次的經驗微調,讓大家更易吸收新知,也讓自己擲出的槍不偏離的在空中繼續編織夢想。
(圖3. 跨領域運動討
論會合影)
致謝
中華民國田徑協會
台大田徑隊 簡坤鐘 老師 和 蔡秀華 老師
台大物治系 柴惠敏 老師
以及任何協助過我以及給予我任何機會的老師、教練、朋友與同學。
(作者係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