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甘霖老師給我們的啟示
- 2019-04-17 21:22:38
- 作者 胡名霞
今年四月 ,電視播出已滿百歲的賴甘霖神父成為台北市第一位因為特殊功勳獲得歸化國民的新聞。五月,在捷運上巧遇賴老師,他是三十六年前我就讀復健醫學系物理治療組二年級時的「醫學倫理」課程老師。
歲月在老師身上並沒有留下太多痕跡,(或許是因為當年老師也已經65歲了),依然是耳聰目明、說話有些外國腔,見面一定要先行個雙側的吻頰禮。從老師身上感受到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以及對學生的關懷,老師一聽說我們學系十一月要慶祝五十週年,立即應允暑假由西班牙回來後,一定會來參加,還拿出智慧型手機要我記下電話號碼,使用科技也不落人後,真讓人佩服。
搜尋了報章網路有關老師的新聞,從PeoPo 公民新聞(www.peopo.org) 得知賴甘霖老師於西元1917年出生於西班牙嘉里西亞,原名安德勒,擁有醫學及神學雙博士。他於1969年來到台灣,1970至2000年間在台大醫學院教授醫學倫理,因此賴老師跨越了我們系大約三個世代的共同記憶。
長壽時代的啟示
2008年台灣百歲以上人口首度突破一千人,2015年已經超過三千人,人瑞比例約為每十萬人口近十三位。國外報導,近期出生於已開發國家的嬰幼兒,有50%以上的機率可以活到超過一百歲。面對這樣的長壽時代,『如何活到超過一百歲』,已經不再是多數人追尋的目標,『如何安排百歲人生』,才是多數人關心的重點。
英國倫敦商學院教授Gratton 和Scott認為,目前七十歲以上的人,人生是『教育、就業、退休』的三個階段;但是我們看賴甘霖老師的人生,23歲的時候進入神學院就讀、陸續取得兩個博士學位,然後去墨西哥、東帝汶傳教,五十二歲來到台灣,傳教講學到現在都沒有停止,他的就業階段很長,轉換了不同環境,卻一直沒有進入真正的退休階段。也許我們會說,醫學倫理,他已經『退休』了,但基督服侍他仍然持續學習成長。
由賴老師生命故事的啟發以及國外學者的觀點,面對長壽時代,我們二十多歲教育學會的技能,無法提供我們五六十歲工作所需的能力,所以持續的學習成長與繼續教育,是確保我們能不被環境淘汰的必要條件。Gratton 和Scott 分析預測現在還在壯年或青少年階段的人,必須轉型成為『多重階段』的人生,經歷更多的過渡期,例如二十幾歲開始第一份工作後,四五十歲再度經由各類教育投資自己,以便能夠在原有的工作崗位上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或者因為需要照顧年長父母而轉換工作型態。而到了六七十歲又因為想要擁有更為健康平衡的人生而再度轉換工作跑道。因此,面對長壽人生,傳統的三階段人生已經不符需要,學習如何應付更多的過渡期、是安享長壽生活的必備條件。
Gratton 和Scott 認為,三階段人生必須具備的資產有三類:有形資產(tangible assests,如房子、金錢)、屬於無形(non-tangible)資產的生產資產(productive assets,如知識、名聲、同儕)及活力資產(vitality assets,如健康、友誼、平衡的生活)。面對多重階段人生,則必須新增一類無形資產:轉型資產(transformational assets,如自我知識與多元網絡)。轉型資產是我們面對過渡期或轉型期的必備能力。由於環境的變化,我們可能會被動地或主動地經歷過渡期,在過渡期難免感到渾沌與迷惑。轉型資產可以讓人順利度過轉型期,減少不確定性與改變的成本。
根據心理學家與社會學家的研究,能夠成功順利轉換、度過過渡期的人,具備下列三項共通的轉型元素:
一、認識自己,具備反思能力、自我知識,包括認識現在的自己以及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二、願意接觸新社群,因此具有『動態/多元網絡(dynamic/diverse networks)』特質的人,較能順利度過轉型期。
三、主動去做,做中學。
從賴甘霖老師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出他具備強大的轉型能力,從小立志服務世人、願意接觸新社群具備動態與多元網絡、更具備強烈的主動性。從賴老師的網路訪問稿,我讀到一句令人感動的話,當被問到長壽的秘訣是什麼時,他說「長壽是天主賞賜的恩寵,並非他自己就可以做到」(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04-12/84442),但我覺得賴老師具備的強大轉型能力,才是讓他在超過一百年的人生歲月中,持續活力與成功的關鍵。向賴老師致敬之餘,也祝福我們的系友與學生,都能從賴老師身上學到最重要的生命課題,立志、動態多元與主動學習,善渡長壽人生。
影片介紹:https://www.peopo.org/news/330449
參考文獻:100歲的人生戰略- Living and Working in Age of Longevity,商業周刊出版,2017。
(作者係本系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