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參訪
- 2019-04-17 21:22:38
- 作者 蔡沛寰
這次的日本學習旅行中,包含了講座、實地參訪、各國現況分享與觀光等。充實多元的內容,在3/27的早上,正式展開。
講座部分,請到了日本各界的名師,同時我們系所的陳譽仁老師也受邀前來演講。其中,譽仁老師分享了DPT(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在台灣與世界的發展與趨勢,此外更提出「診斷比治療更為重要」的觀點;而另外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講者是須藤老師。須藤老師致力於與設計師合作,將原本僅被視為身障者用品的輔具等,變成一種時尚與流行,藉此打破障礙者與非障礙者間的隔閡。
在實地參訪中,我們參觀了京都大學附屬醫院的物理治療中心。參觀前,如同在台灣臨床見習一般,必須穿上白色的治療袍。在白袍的籠罩下,頭腦逐漸冷靜下來,隨著帶隊的工作人員,經過與日劇中場景一樣的走廊,抵達物理治療中心。
京大病院的物理治療中心中,清一色由木頭鋪設的地板,帶來了一股暖暖的感覺。治療人力上,有分成團體治療與個人治療。其中,團體治療以物理治療3M中的Movement為主,平均以一位治療師帶領六位患者進行。運動內容被拍攝成了影片,患者們圍坐在電視前,身上帶著小型的心律計,而測得的心電圖等資訊則被顯示在房間牆上的六台螢幕上。物理治療師則由螢幕監控患者們的心律等變化,並隨時到各患者身邊進行其他測量與動作矯正。
而為了恢復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物理治療中心中也有模擬廚房、客廳等居家場所的「調理室」,實際模擬日常生活。此外,關於如入浴、如廁等基本生活活動,也有可調整大小高低的浴缸與衛生設備等,除了讓病患練習外,也同時測量、了解患者居家中的這些設備需做哪些調整、改造。
在第二天的早上,各國參與代表會上台報告各國物理治療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在這個章節中,許多驚奇被引爆。身為歐洲國家的法國,我一直先入為主地認為,應該與歐美澳紐等西方文化國家一般,物理治療受到高度重視,獨立執業是理所當然。然而,其實即使現在,法國的物理治療師卻仍不具有直接收攬病人的權利(direct access)。而在日本,物理治療師是不被允許自己經營物理治療所的,而現在人數又大量上升,就業選擇少的現況下,競爭勢必更加激烈。在大家的簡介與交流下,各式各樣我們從未想過、從未聽聞的資訊在參與者間爆開,之後大家一起激盪,一起探討解決辦法。
除了學術活動外,畢竟好不容易來了京都,大會安排我們最後一天好好地在這座千年古都中走走,進一步了解、品味這座都市。在景點部分,我們去了傳統信仰的神社,也到了封建時期的宮殿二條城,而充滿傳統京都風味的祇園則被安排在壓軸。
日本的神社周圍多有大面積的植被、樹林,伴隨著春陽與微風,十分舒服。在神社中,也有和台灣寺廟一般抽籤的習俗,然而下鴨神社卻多了一種極具特色的水籤。水籤起初沒有任何文字,只有在被放入水中時,淡淡的文字才會浮現。大家一起蹲在社務所旁的水道邊,倒數著一起放入水中。那種興奮與期待,最終伴隨著當時的歡笑,形成深刻的回憶。
二條城則以舉行過象徵日本進入近代國家的「大政奉還」儀式聞名,全木造的古老建築,在行走於走廊時,每踏出一步,便會出現一聲如鳥鳴般的接榫摩擦聲。這樣的現象,常見於日本各式古蹟之中,名為「鶯啼」。大家一起笑著,像年幼頑童般蹦蹦跳跳,享受古蹟演奏的樂曲。
最終來到祇園。今年因為氣溫之故,櫻花花期延後,京都的櫻花樹仍是一片光禿禿。然而,當地的商家卻早已開始販售著名的櫻糰子,紅白綠三個串成一串,一口咬下,香甜與淡淡的芬芳從口中流洩出來,看著商家插在門前的櫻花花枝,一了未能賞花之憾。
在本次的學習旅行中,我們收穫良多,也結交了許多異國朋友。雖然時光如鴨川水般流逝,我們也返回各自的國家,然而,在這短短的三天兩夜中,我們所學所獲將一生受用,而所結交的好友,也將是一生的夥伴。
(作者係PT104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