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齡設計
- 2019-04-17 21:22:38
- 作者 鄭雅澤
這學期因為課程規劃的關係,試著修了一些系外的選修課,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開設的智齡設計,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修課心得。
智齡設計是一門跨校、跨領域的課程,由醫學、電資、商管、設計等不同背景的師生共同組成,學生們會分組,每組分別和不同的廠商合作,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一個專案。專案的內容依據廠商的需求而定,有些組別負責的是改善廠商現有的產品;有些則是從頭發想一個新的產品。
我們這組負責的專案是雃博公司的負壓傷口治療機,要從產品設計、服務模式等多個面向,設法改善產品的銷量。第一次見到那台機器,並聽完廠商的解說後,我們都覺得很疑惑,聽起來是一台很完美的機器,使用者對產品幾乎沒有抱怨,再加上廠商一再強調機器的主機構不能變更,又有不同廠牌間專利權的限制要遵守,重重阻礙下,能夠「動刀」的地方好像不多,讓我們不禁對未來的一年感到很擔憂。但在深入研究後,我們發現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小問題,又慢慢地順著那些小問題,找到更根本的大問題。我們目前最大的進展是推翻了產品原有的客群定位,未來會針對我們新定位的客群來修正產品的設計。
在課程中有個老師說到 : 學設計是在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在發掘問題、定義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尋找的不是一個解答,而是一個適當的選擇,資料蒐集、使用者訪談、原型測試,都是為了驗證我們的選擇,讓我們能夠回答出「為什麼你認為這個問題是重要的?做這樣的設計為什麼能解決這個問題?」。
這堂課帶給我的另一個收穫是跨領域的經驗。我在修這堂課之前一直很擔心,醫療背景的人才在一開始發掘問題時可以貢獻不少,但是一旦進入設計、實作階段後,不懂電路、不會寫程式的我究竟可以做些什麼呢?實際開始修課後發現一開始的擔心是多餘的,跨領域要的不是學會別人的專業,而是找到自己的專業在團隊中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雖然我不會寫程式,但是醫療知識讓我可以在使用者測試的時候看到別人沒辦法看到問題。當每個人都充分發揮自己專長的時候,真的會有進度突飛猛進的感覺。
自從決定延畢之後,常常會被問到「花一年的時間多修課到底值不值得?」、「你覺得修這些課對將來有什麼幫助?」。老實說我自己也不知道修這些課以後用不用的上,但我是真的覺得自己獲益良多。在智齡設計這門課學到的東西可能不是什麼具體的知識,也許只是一點經驗、一個啟發、一種看事情的觀點,但我覺得對我而言很有幫助。下學期這門課仍有在招生,有興趣的人也許可以來看一看唷!
(作者係PT103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