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PT變成隨隊PT
- 2019-04-17 21:22:38
- 作者 陳品竹
我聽陳曉謙學長經驗分享
4/23星期六的晚上,一群PT的學生、老師與師大的運動員聚在公衛三樓的實習教室,準備要參加陳曉謙學長的經驗分享會。學長剛結束在美國三個月隨隊防護,帶著滿滿的收穫歸來。以下是我在這次的分享會中學到的東西,希望大家也可以一同學習。
當機會來臨時,及時把握
學長這次的美國行起源於某次研究生骨科專題討論的下課前,柴老師提到田徑協會需要一名物理治療師跟著田徑好手楊俊瀚一同赴美國進行移地訓練。
宣布這個消息之後,討論室裡的研究生們議論紛紛。學長在聽到的當下就很想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但內心卻陷入掙扎。無論是目前正在進行的學業、父母同意與否、兵役……,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於是他把所有的事項一一列出,幫助思考自己是否可以在這些事情中取得平衡。在快速但審慎的思考之後,當天晚上學長就回覆柴老師,確認可以隨隊出國。隔天有另一個研究生在回覆老師自己也有意願,但是已經錯失了機會。
從中午到晚上,短短的半天內就要做出決定。學長的經驗告訴我們,當機會來臨時,靜下心來分析自己所面臨的困境,並把握時間做出決定是件很重要的事。
隨隊PT要做甚麼?
以前常聽王興國老師分享自己在歐洲進行運動傷害防護時的經驗,讓我很想知道隨隊防護需要做哪些事、防護期間的PT又怎麼規劃自己的時間。不同於老師多著重在分享臨床所見的案例,學長這次說了很多自己在美國每天的時間規劃跟治療時間之外所做的事情。
PT在選手訓練前可以協助他們適當的熱身、放鬆肌肉、貼紮。在訓練中則可以觀察、紀錄並分析選手的動作,協助選手與教練溝通。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記錄選手每天的訓練項目以及強度,用自己的知識搭配選手的健康狀況進行分析,與教練討論目前的課表適不適合選手。身為隨隊的物理治療師,把握機會與頂尖的選手、教練切磋討論,能讓自己進步的更快、學到更真實的經驗。
除了在運動場上基本的運動傷害防護以及處理,學長還有另外幫選手上運動醫學課程。課程內容通常是學長自己整理論文之後的心得,這樣做除了可以讓選手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訓練方法,還可以增加自己用淺顯的語言與病人溝通的能力。
要如何讓自己準備好可以出國獨當一面的隨隊PT
學長建議我們不要把自己定義為只是PT,而要具備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在遇到突發狀況時不怨天尤人,而是正視所面臨的挑戰,並且想辦法解決。精進自己的學識技術之餘,像是開車、煮飯、訂機票…..等屬於生活能力的事情都要多多學習。維持一定的外語能力也是件很重要的事。
「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柴老師最後引用《孫子兵法》鼓勵同學們,平日多充實自己的能力,才能抓住生命中珍貴但轉瞬即逝的機會。
(作者係PT103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