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制與六年制的差異

自從台大物理治療學系與陽明物理治療學系提出改制為六年的學制之後,筆者常在不同的場合被不同的對象(學生、家長等)詢問到「四年制與六年制有甚麼不一樣?」,或「四年制與六年制畢業學位與執照考試是否會有不同?」等問題。在這個探討未來六年學制的專欄中,筆者會試著從幾個不同面向來回答這些問題。

 

一、為什麼要改成六年制?

為因應現今物理治療專業的世界趨勢,許多歐美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澳洲、紐西蘭、愛爾蘭等)將物理治療師推向位居臨床與病患接觸的第一線角色(又稱為直接就診模式Direct Access)。為了讓物理治療師更能獨立進行功能性評估,鑑別診斷(包括如何分辨具有其他疾患,須先行轉介至其他科別進行治療、控制,如癌症、急性傷害等)、與疾患治療預防,歐美國家於十多年前即開始進行物理治療學習內容與學制的修訂。舉美國為例,物理治療在美國現今多為學士後的學位學程,學生須先修畢一般大學課程,取得學士資格後申請物理治療臨床博士學位學程(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 [DPT] Program),並於入學後進行三年、八學期(包括寒、暑假)的專業課程與臨床實習,以取得物理治療臨床博士學位;才可以進行執照考試,通過後方能進入職場。其課程內容尤其強調加強功能性評估,鑑別診斷與實證醫學為主的臨床邏輯思考辯證。其他歐美國家雖不是全面改制為物理治療臨床博士學位學制(加拿大為物理治療碩士、澳洲於兩所大學試辦物理治療臨床博士學位學程),課程內容也以前述的方向為主要修改方向,於是新興課程包括:醫學影像判讀、營養學、藥物學、心理學、鑑別診斷、問題導向學習與實證醫學成為現今物理治療教育的新基礎。

有鑑於此,國內物理治療專家與學者們自2009年起即舉辦許多對於台灣物理治療教育改革與專業發展的會議,針對教育內容、修業年限與學位制訂進行討論。許多專家學者對於現今四年學制已難追加新興課程(四年須涵蓋基礎課程、醫學院共同課程、以及專業課程與臨床實習)、課程安排過於緊湊(於大三時進行四大專科授課)、以及與歐美國家學制學位不對等(學士與臨床博、碩士),所以提出改制為六年物理治療教育學制。向學校與教育部提出修改案後,預計於2016年起於台大與陽明大學進行六年制學生的招生。陽明大學將直接改制為六年學制,台大於初期將實施四、六年制並行,並於數年後全面改制為六年學制。

 

二、四年制與六年制的課程設計有何不同?

在此以台大物理治療學系六年制課程設計為例說明。最大的變革包括以下幾點:一、新增新興課程。醫學影像判讀、營養學、藥物學、心理學、鑑別診斷、問題導向學習與實證醫學等課程皆會加入現今課程設計成為系定必修課程,以及新興領域課程包括運動物理治療、皮膚系統物理治療、老人長照、健康管理與研究專題等,總畢業學分數預計增加為200學分。二、增加專業課程授課與學習效率。將肌肉骨骼、呼吸循環系統與神經科學、小兒科學分成不同學年授課(骨心於大三,神兒於大四),以分組教學設計(Block Design)的概念,結合同時進行的該科別臨床實習,以加強專業知識與臨床練習的連結,達到更好的學習效率。三、全時實習移至大五時進行。四大專科的全時36週實習移至大五執行,並於四大專科實習完畢後回校進行大六進階模組課程與實習。四、大六以興趣結合臨床需求進行整合性進階模組學習。於四大專科實習完畢後,進行整合性規劃的模組學習,以符合社會醫療需求。初步規劃四大模組包括:研究領域(可縮短未來碩士學位學程修業時間)、運動與健康促進領域、生命發展與長期照護領域、以及專業發展與管理領域。這些模組課程皆為四科整合,並輔以規定先修課程(prerequisite) 與專門整合性實習與研究,以達到學生於畢業時即有進階專長,增進就業市場競爭力(類似畢業後醫學訓練計畫Post Graduate Year Training [PGY]的概念)。課程間連結與時序皆會經過縝密設計與調整,以符合學生學習與專業要求。

 

三、四年制與六年制畢業學位的差異?

現今四年制畢業生的學位名稱為理學士(英文名稱為Bachelor of Science),未來六年制畢業生的學位名稱為物理治療學學士(英文名稱為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由於教育部的規定(僅有學、碩、博士等級,無臨床博士學位認定),以及其他六年制學系仍為學士等級學位(如醫學士、牙醫學士、藥學士等),六年制畢業學位仍為學士等級,但希望未來經由課程內容國際認證,達到與歐美國家學制直接接軌的目的,或推動六年以上學系共同建請教育部考慮設置新學位認定為目標。

 

四、四年制與六年制未來就業的機會是否不同?

這個問題可以就兩個層面進行討論,一、執照考試方面:兩制的畢業生於近期的執照考試並無不同,但是學、業界會對於考試方式進行討論與意見交換,未來能考慮規劃以兩階段(基礎學科、進階臨床學科,因六年課程內容多,一次性考試須準備過多科目),以及結合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來進行國家考試,以確保臨床實作能力能達到標準。二、就業市場方面:六年制學程內容與設計強調培養核心能力包括:物理治療專業能力(professional skills in physical therapy)、專業的服務倫理與人文關懷(ethics and compassion)、專業之當責、自主與倡議領導能力(accountability, autonomy and advocacy)與跨領域溝通的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能力(multi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and relationship)。我們相信擁有這些核心能力的物理治療師會更契合於現今社會的需求,不論是在社區導向醫療、長期照護系統、甚至是運動與健康管理、自費開業市場皆能展現其全面性的專業能力,以及優良市場競爭力,進而改變不佳的臨床現狀與開拓新市場。

 

五、六年制的未來發展?

為突破現今過時的醫療模式與不佳的臨床環境,教育改革是不得不採取的措施。唯有提升教育與訓練內容,才能達到於短時間內複製大量擁有優秀臨床鑑別診斷與治療能力的物理治療師,去滿足一直存在卻從沒被正確對待過的臨床市場。物理治療專業一直是強調全人照護的專業(從小兒到老人,從身體、心理、功能到日常生活),在這個老年化社會日漸嚴重與希望最大化獨立活動歲月與時間的今日,物理治療專業早已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觀察其他國家物理治療專業發展一日千里,物理治療師不但擁有被極度重視的社會經濟地位,更是自我成就、實現與滿足感前三名的職業,台灣又怎能阻擋這世界潮流,硬是要逆其道而行呢?正確的臨床診斷,適當的治療方法才是贏回民心的不二法門,那麼以此為目標的學制與課程設計又怎能不被現今的社會所需要及接受呢?希望教育改革能推動一連串的連鎖效應,創造物理治療美好的前景!

(作者係物治系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