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義肢裝具學到科技輔具學

物理治療的發展一直都與輔具習習相關。以上個世紀物理治療的發展而言,即與兩次世界大戰所產生的傷員復健有很大的關係。而在這些戰爭傷員的復健中,截肢的復健(包括義肢的裝配與使用訓練)以及輪椅的使用是其中的重點。因此長久以來,義肢,支架,輪椅等輔具處方,配用,與使用訓練一直都是物理治療教育的重點。在本系成立之初,即有義肢裝具學與義肢裝具學實習課程的設計,即是為了使初出校門的基礎物理治療師(entry-level physical therapist)能具備有各式上,下肢義肢與支架的配用與訓練的能力。筆者在當時大學部就學之時,即對各種特別設計的義肢能帶給患者的行動便利而深深著迷,覺得這些義肢對於使用者真的好像上天重新給予的新手腳。

然而由於新科技的發展與醫療技術的進步,許多在過去會進行截肢以保全患者生命的患者都可以用新的方法與技術使患者肢體保留。舉例而言,早期許多年輕的惡性骨肉瘤患者必須以截肢與化療的方式捥救生命;然而新的肢體保存手術(limb salvage procedure)使得此類患者進行截肢的必要性大幅降低;而另一方面許多新的輔具與相關知識對於物理治療師變地更重要。比如由於民間與政府的共同努力,公共建築物的無障礙設施變成了物理治療師必須了解的項目;而各類輔具的評估與訓練更是在物理治療師執業的過程中不時的遇到。因此在1990年許多物理治療教育專家在一起召開物理治療教育研討會後決議未來將傳統的義肢裝具學與實習課程改為科技輔具學與實習。當時本系負責進行課程設計與規劃的是陳昭瑩老師。陳老師將課程設計了12 個授課主題,包括輔具評估、足部輔具、上下肢輔具、 背架、行動輔具與輪椅、小兒輔具、日常生活輔具、殘障運動輔具、無障礙環境介紹 、環境控制系統介紹、功能性電刺激與上下肢義肢;搭配六大主題之實習或參觀包括 :足部輔具製造實習、Ankle-Foot Orthoses 之取模實習、無障礙環境設計實習、日常 生活輔具名與小兒輔具之操作實習、與義肢工廠參觀等。希望藉由此課程更新,增加課程設計之後廣度,讓本系畢業學生能擁有為身心障礙人士選擇、設計或者製造合適輔具之基本知識與能力。 而筆者則是於2004年開始接下這門課程的授責任,主要的規劃亦是在這個大架構下進行。

展望未來六年制課程變革後,除了科技輔具學與實習外,將會加開一學分的進階科技輔具學。在這門課中主要的教育目標不在於導入更多更新更炫的科技。因為在科技輔具學中有具名言:"合當的科技比高科技更重要right tech is better than high tech"。因此進階科技輔具學的重點是在於實際以個案為核心,進行合理的評估,選擇,取用合當的輔具並且設計與執行輔具訓練計畫,並且協助個案取得補助。相信未來在新課程的加入後,未來自本系畢業的物理治療師在執業場域之中將可提供個案更好的輔具服務水準,並提昇輔具相關產業的發展。

(作者係物治系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