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物理治療教育變遷
- 2019-04-17 21:22:38
- 作者 賴冠帆
在上期人物誌的封面故事提到了臺大與陽明大學的六年制物理治療學士課程將於105學年開始招生1(請參閱http://ptlog.pt.ntu.edu.tw/ptlog/?vol=102&aid=1495),此一教育的變革,無非是為了讓臺灣的物理治療師養成教育與國際物理治療養成教育制度接軌。這次的改變,為臺灣物理治療教育立下一個新的里程碑。在這之前,臺灣的物理治療教育制度也是一直順應時代而調整的,在六年制之前是四年制,四年制之前呢?因此,此篇將簡單介紹六年制之前的物理治療教育變遷。
臺灣地區自1950年代小兒麻痺大流行啟動了物理治療的發展,臺大醫學院於1967年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資助下,成立了復健醫學系物理治療組,開始培育具學士學位的物理治療師。在1967年到1984年間,臺灣的物理治療由早期的小兒麻痺復健漸漸發展完善為四大專科:骨科、神經、心肺與小兒。治療的理論也由已休息、固定及使用電療儀器為主的治療,漸漸拓展為預防、治療與復健醫學。
在物理治療大專教育蓬勃後,由於當時台灣物理治療的大學教育課程長期處於在「復健醫學系」之下,導致物理治療與復健醫師的角色混淆不清。1992年,臺灣大學復健醫學系物理治療族率先獨立設系,正名為「物理治療學系」,爾後其他學校也紛紛跟進,在2002年高雄醫學大學更名後,「復健醫學系」正式變為歷史名詞。
國內第一所物理治療研究所也於1997年於臺大成立,設有骨科、神經科、呼吸循環科、及小兒科等四大研究領域。2003年,國立成功大學與其他三系所合作設立之跨領域獨立所「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首先招收博士班學生,使物理治療領域之研究更上層樓。
目前在台灣,物理治療教育有分為物理治療師養成和物理治療生養成教育。物理治療師在台灣是屬於四年學士學位,而物理治療生是高職高中學位。物理治療師/生畢業之後需要參加考選部舉辦的國家考試及格才能成為正式的物理治療師/生。但現在台灣已沒有高中高職的物理治療生教育課程,因此於2012年起廢止物理治療生的國家考試(民國100年已廢除物理治療生相關考試)。
從物理治療教育的改變,能夠發現每一次的變革都是為了增進專業素質與讓物理治療的養成教育更臻完善。目前物理治療的領域越來越廣泛、重要,老中青幼兼顧,六年制的課程會有更深入的學習,包括研究領域、運動與健康領域、生命發展與長期照顧領域、專業發展與管理領域等,對於物理治療系的學生與未來被服務的民眾,都是個正面的影響。
註1:105學年度還是以四年制招生,但開放讓學生升上二年級時,可以選擇六年制課程。而根據臺大物治系四年制的「落日條款」,設定於一升二的學生選擇四年制的人數下降到10人以下時,隔年招生就全面改為六年制。
(作者係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