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外骨骼復健機器人參訪

日本鳥取大學-外骨骼復健機器人參訪

2014年8月8日星期五這一天,位於鳥取市鳥取縣日本國立大學鳥取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偕同數名該院教授與台灣工研院的人員再度來到台大物理治療學系參訪行動輔具機器人。

近來工研院開發了一款新式的機械式外骨骼機器人,目的是為了讓SCI (spinal-cord-injury脊髓損傷)的患者,能夠再次地恢復行走功能,以及能更加生活自主獨立。由於尚在研發階段,所以目前有3位自願受試者在本系參與整個輔具機器人的訓練計畫,期能繼續改良精進機器人的功能。由於之前受試者的回饋與各專業間的交流,使得復健機器人已革新至第二代。

日本知名醫院-鳥取大學附設醫院以微創機械手術-達文西手臂聞名,於8月8日參訪本系。這次台灣自行研發的行動輔具機器人也獲得他們的青睞,因此向工研院訂購這款機械外骨骼輔具機器人,而這次的參訪除了學術交流外,主要也是參觀外骨骼輔具機器人的訓練過程與使用方法。

一開始大家都挺客氣的,難不免閒話家常一番。圖一裡是日本鳥取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北野博也院長(左側)與曹昭懿主任(右側)的合照。緊接著是徐瑋勵老師向外賓報告機器的使用狀況及物理治療如何訓練病人與治療強度變化情形,好比像暖身期訓練、心跳血壓監控及耐力測試。過程中如果病人出現肌肉張力異常等情況,治療師該如何面對,也是這次介紹的內容。

 (圖一)

今天參與demo訓練的SCI個案也是位精神科醫師-許超彥醫師(位於下方圖片中間紅色衣服),非常的健談、活潑、幽默,訓練過程中也自述普遍SCI患者的期望與困難之處。因為他是高位損傷的病患,除了承受許多異常肌肉反應、壓瘡、生活自主困難外,他的心肺耐力稍顯不足,訓練過程中時常需要停止下來休息。若在不休息的狀況下,持續使用機器人行走,大概可持續行走約10mins左右,可見脊髓損傷給予一個人的挑戰是多麼的大。這次與會過程中,他也給予了日本外賓不少回饋,好比像如何改進機器;使用過程如何不適;第一代與第二代機器的差異等。科技是日新月異的,期望能夠創造出更好的產品。台灣~加油!!!

插曲- 院長被推出來穿戴外骨骼留念


イゲムスンイリヤ~なんで?  どうして?
口白:這是怎麼回事~什麼啊?為何?不~被綁住了

(作者係PT100大學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