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心的旅程
- 2019-04-17 21:22:38
- 作者 林炳騰
這個寒假,我因緣際會之下參加了一個第一屆兩岸交流記者挑戰賽,前往泉州,留下了一段泉心的旅程。
泉州與台灣僅一水之遙,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文化、宗教之間的交流十分豐富多元。深入體驗泉州的生活,彷彿進入文化大觀園,因此泉州有海濱鄒魯的美譽──中國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孟的故鄉春秋國和鄒國,因此後人就用「鄒魯」來指文化禮儀發達的地區,也象徵泉州的文化豐富。
2013年,泉州成為首屆「東亞文化之都」與韓國光州和日本橫濱共駕其驅,因此也是第一屆兩岸交流記者挑戰賽的文化重點。
因此選擇了閩台緣博物館,來當作交流的開端,其文物記載了牽起台灣與泉州共同血脈的歷史,相隔一「黑水溝」卻有著同樣的文化特徵,重溫閩南文化與歷史,因此也是我們這次兩岸大學生記者挑戰賽選擇泉州的原因。
而底下我們也從泉州的特色---文化與信仰方面層面去探討。
信仰的多元
開元寺:
泉州街道的寺廟、道觀、教堂等建築隨處可見,充分說明文化之都裡有來自全球各地的宗教信仰。
而開元寺則為佛教的代表建築,宋代大理學家朱熹所題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此地香火鼎盛,站在東西鎮國塔與仁壽塔下的旅客們遙想它的全盛時期,隨著時間流逝,這座展現高度工藝的建築仍靜謐的見證著這個城市的變化。
清淨寺
清淨寺是全中國現存最早、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這棟充滿古阿拉伯韻味的建築,仍保留著千年前的歷史痕跡。
遙望著斷巖殘壁,想起當時穆斯林們從聖地背負著使命,遠赴傳教,歷經了千辛萬苦,但看到千年後仍有許多人特地來到這座清淨寺參訪,他們的使命也算是圓滿達成了。
以道教的代表--老子為原型,清源山上的老君岩為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代表,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
而最特別的是其「有眼無珠」,這也許是這位太上老君要帶給世人「無為而治、不著眼於眼前事務」的理念,清靜無為,超脫世俗的精神。
也不難看出泉州包容與尊重各種宗教的多元風貌,也因為宗教衍伸了各種文化。
文化的豐富:
南少林
『天下武功出少林』這也說明少林寺在中國武術的崇高地位,泉州少林寺不只是一個佛教聖地,在經過千年流傳以及全國各門派的交流後,更成為了南少林武術的殿堂。時至今日寺中的僧人們傳承著南拳武術,並透過交流將中華文化的少林武術發揚到世界各地。
德化: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一如你初妝。」這首響遍大江南北的《青花瓷》實質唱出了德化陶瓷的精髓。
德化,為三大古瓷都之一,其環境有相對的地利,從土石至森林燃材,造就了瓷都形成。德化的陶瓷博物館講述一段瓷器的歷史變遷,從明代漸漸崛起發展,更可從何朝宗大師的藝術品中看到歷史的軌跡。
而在瓷都觀光生活館裡,幾千件結合現代風格,各種創意的產品,看到瓷器不同的風貌。
走進中國白陳仁海藝術館,讓世界看到中國白的驚豔,中國白是以一個團隊去經營,陳老闆更是享受於製造瓷器的過程之中,用心設計出每一個藝術品,讓這無形的中華文化資產,以中國白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陳大師更展現出傳統與閩南文化的傳承,顛覆大家對瓷器的看法。
石獅:
獅子是石獅的文化精神象徵,獅子原本是中國沒有的,但經由絲路與佛教文化的傳入,中華的精神與內涵漸漸融入其中,也見證中華文化是兼容並蓄,講究尊重與接受。
獅的精神強調在於「人」。
獅子本身跟閩南人衝勁,拚搏,韌性的精神息息相關,舞獅同時是中華文化的傳統藝術,也是逢年過節使人團聚的活動,象徵了中華民族的團結。
中華文化淵遠流長,本此旅行讓筆者見識到中華文化動容與多元的地方,我們身處於世界之中,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泉州與台灣之間的共通之處比想像之中豐富,同樣是文化多元的地方,也同樣將世界當成自己的家。
「旅行不只是看風景,更是不歇止地改變我們對於生活的想法,深刻又長久。」
用心感受泉州的魅力,就像在地球村之下,去體會在生活其中的美好,發現泉州,就好像在隔一片海之中,
這次我很榮幸可以參加這個挑戰賽,重新認識泉州,也更認識台灣;多認識了來自兩岸的好友,也讓我有有機會認識跨領域的寫作,與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一個地方,但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體會,不只是文化,宗教,與人之間的相處,那是對我而言,旅行最動容難忘的地方,而好好的對待跟每一個人,重視人的價值,也是就讀於醫學院教我們的很重要的一課,希望能以此與作結,與師長同學,共勉之。
(作者係PT101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