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口頭報告技巧

有學弟妹曾經問我為什麼台大物理治療系所師長們一直鼓勵研究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並透過口頭報告方式發表自己研究成果呢?,我之前聽到一些師長們的分享及自己個人參加會議經驗後,統整為以下幾點:首先,發表自己研究成果在國際會議上,可瞭解自己研究主題是否具備有”被需求的價值”之實際指標之一,其次,透過學術口頭報告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研究成果,才不枉費參與此研究的受試者們,因為他們的付出,我們才能夠探究並回應此研究議題;第三點,參加學術會議,才有機會遇到批閱自己文章的審查委員和編輯者,透過與他們互動交談才能進一步瞭解他們想法;第四點,有機會遇到跟自己做同領域的研究學者,藉由同儕學習來增進自己的研究不足之處。由此可知,想要在學術研討會上成功地發表自己研究成果,培養好的口頭報告技巧是很迫切重要的。然而,在這重視溝通的社會,我認為嘴上功夫也是一門真功夫,所以要學好口頭報告的技巧,必須先做好幾項心理建設,例如:要提醒自己,能夠站在台上,且師長同學們都很專心聆聽自己發表意見的機會並不多,該要好好把握;老師同學們的回應或問題,將其當作為自己成長的契機;另外要有自信、毅力和勇氣態度,認為口頭報告技巧是可透過後天不斷練習訓練出來的能力。以下幾點為口頭報告技巧的準備功夫:

  1. 3P情境分析:
    3P 指的是 聽眾(people)、報告場地(place)及報告目的(Purpose); 要分析聽眾的人數、性別、年齡、地位、知識和需求,找出聽眾中的關鍵人物,報告內容若符合其需求,這就是成功報告的關鍵;其次,要選擇適當的場地,若不適當報告或投影片內容該怎麼調整;最後為報告目的,為什麼你要做這份報告。
  2. 建立報告時自信方法:
    其實有很多書有提到如何增加自信,包含:自我鼓勵(自我催眠,告訴自己已經準備充分了)、要點記憶法(記住報告重點,不要記報告細節)、情緒調整法(深呼吸喊123…)、試講練習法(獨自練習重複講內容)及目光迴避法(報告時,可把目光大致集中在向你一直微笑的聽眾)
  3. 上台報告的確認:
    包含注意講台和聽眾的位置;確認報告過程中使用的儀器設備
  4. 報告技巧:
    理想的報告結構為開場白為10%,主題85%, 結語5% ,開場白的方式也有很多樣,若可以放張圖、輕鬆幽默的話或背景介紹來引發聽眾注意或好奇心;主題包含組織報告內容、強調邏輯性、段落須和結論呼應、插入流程的彈性都是該考量的。善用輔助器材,過多反而是有反效果,投影片內容講求精美,平均每張投影片說1-2分鐘;字數要精簡;顏色清晰且標題要;格式和外觀要注重專業感;且英文部分要注意拼字和其文獻出處。
  5. 最後為口語表達能力,陳述自己意見而不是報告數字內容;最自己研究要有感情,例如展現自己的熱情和誠意;要把自己話說情楚,這牽扯到速度、音調、語氣、音量、停頓等細節的調整;避免不必要的習慣用語,例如:發語詞(嗯…阿…),贅詞(這個… 對耶… 這個喔…);總之,要確認自己報告內容是聽眾聽得懂的。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若在自己報告後能引發聽眾做深入思考或提出問題或意見時,即表示自己的報告算是成功的,老實說,自己仍在精進以上幾點,深信只要重複練習並掌握技巧,會克服自己不足之處。與大家共勉之。謝謝大家耐心閱讀。

(作者係博士班學生)